东西方问题/中国研究丨英国作家马丁内斯:中国
中国新闻上海10月15日电标题:英国作家马丁内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为何取得如此丰硕成果?
张焕迪 中国报记者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不可替代的财富”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签署10周年。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近日,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的英国作家卡洛斯·马丁内斯向记者分享了他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源于中国传统中根深蒂固的生态文明理念,更源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坚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
2025年10月14日,第二届中国世界研究大会在上海开幕。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世界视野中的历史中国与现代中国”。中新社记者 唐彦军 供图
自2019年以来,马丁内斯已七次访问中国,访问了北京、上海、重庆等地。谈及相关经历,他表示,中国给他印象最深的不仅是发达的道路基础设施,还有干净有序的城市。尤其是在城市公园里,我看到孩子们在玩耍,老人在打太极拳。看到这一幕,他觉得这是一个和平、安全、友善的地方。 “今天的中国与西方国家肮脏的刻板印象、脏乱差、穷人有很大不同。这甚至可能会让人们认为中国就是未来。”
马丁内斯认为,中国城市的清洁与城市建设密不可分。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密切相关。再者,生态文明理念在中国传统中根深蒂固,“天人合一”、荀子“万物有其和而存,各食其盛”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根深蒂固。这些思想为中国人民拥抱生态文明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政策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近代以来,中国坚持深入人心的生态治理理念,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治理框架。这既符合传统思想,又适应国家现代发展的需要。
果洛藏语中,一头牦牛在黄河源头鹅岭湖觅食青海省自治州,2025年9月20日。供图:中新网记者 马明艳
马丁内斯指出,一些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受资本集团控制,导致化石燃料公司阻碍绿色能源政策的实施,阻碍环境友好型文明的创建。然而,这在中国并没有发生。因为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理念到实践的高效转变。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超过21.59亿千瓦,约占能源发电总量的59.2%。与此同时,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和林业存量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
三峡生物多样性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此同时,中国在电子商务等领域取得的成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引起全球关注。 “世界希望中国在解决环境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
马丁内斯表示,面对当前全球气候治理的困境,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是零和游戏。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可以从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创新实践中受益。”
受访者简介:
卡洛斯·马丁内斯。图片提供:中新网记者张焕迪。
卡洛斯·马丁内斯,英国作家、研究员和政治活动家。着有《东方依然红:21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和《起点即是终点:苏联解体的教训》。他还与基思·贝内特共同编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旗依然红》。他目前正在共同英国“社会中国主义者之友”网站和《国际宣言》编辑。他也是该组织协调委员会的成员。在《国际思想评论》、《世界政治经济学评论》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 上一篇:拼多多10年过去了,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